技術文章
污泥堆存過程中,廢氣主要產生于污泥露天堆放區域、污泥暫存倉庫以及污泥轉運作業環節。在露天堆放時,污泥中的有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發生厭氧分解,產生大量惡臭氣體并直接散發到大氣中;暫存倉庫內,若通風不暢,廢氣易積聚;轉運過程中,污泥的攪動也會使廢氣逸出。
廢氣收集系統
1、集氣罩設計
對于污泥露天堆放區域,采用大型的傘形集氣罩,根據堆放區域的面積和形狀進行定制,確保集氣罩能夠覆蓋堆存區域,邊緣距離堆體邊緣不小于1米。集氣罩采用耐腐蝕的玻璃鋼材質制作,厚度不小于5mm。
污泥暫存倉庫內,在每個污泥堆放點上方設置局部集氣罩,形狀根據堆放點的形狀設計為方形或圓形,確保能夠收集廢氣。集氣罩的安裝高度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,保證在不影響倉庫作業的前提下收集廢氣。
2、管道布置
廢氣輸送管道采用耐腐蝕的UPVC、玻璃鋼材質,根據廢氣流量和壓力要求選擇合適管徑,確保氣體輸送順暢,不發生泄漏。
對于較長距離的管道輸送,每隔一定距離(一般為20-30米)設置一個檢查口,便于對管道進行檢查和維護。在管道的低點設置排水閥,定期排放冷凝水。
3、風機選型
根據廢氣收集量和管道阻力計算結果,選擇合適的風機。風機風量根據集氣罩的覆蓋面積、換氣次數以及管道漏風系數等因素綜合確定,確保能夠滿足廢氣產生量時的收集需求。風機風壓根據管道長度、彎頭數量、設備阻力等因素進行計算,保證廢氣能夠輸送至一體式生物濾池除臭。
一體式生物濾池除臭結構:
一體式生物濾池除臭采用鋼結構框架,內部填充生物填料。底部設布氣均勻的曝氣系統,使廢氣均勻通過生物填料層。濾池分為三層:
上層支撐層:采用不銹鋼絲網,網孔尺寸5-10mm,防止生物填料流失,保證氣體均勻通過。
中層生物填料層:選用污泥堆存廢氣除臭的復合生物填料,比表面積≥1200m2/m3,由火山巖、活性炭纖維、聚氨酯泡沫等組成,為微生物提供生長環境。
下層排水層:采用粒徑20-30mm的礫石填充,收集處理廢水并排出濾池,排水層坡度不小于。
一體式生物濾池除臭調試與試運行
完成設備單機調試后,進行系統聯合調試,檢查廢氣收集系統密封性、風機運行效果、生物濾池除臭性能等,調整運行參數。
試運行系統,持續監測運行參數和除臭效果,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優化,確保系統穩定運行并達到設計目標,試運行時間不少于72小時。